致富有“道”民欢歌 —— 吉州“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纪实 □张春颖、胡桂芳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几何时,农民群众为出行难、致富难感到无奈与困惑。如今,在吉州区广袤的农村,一条条平坦的农村公路在建设者的脚下向前延伸,成了农民群众发家的“致富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初春时节,行驶在秀美的乡村公路上,只见一条条宽敞平坦的公路如凌空舞动的绸带,与公路两旁的现代洋房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如一条条互相交错而有力跳动的大动脉,送往运来的车辆川流不息,把发展的动力传输到全区的每一个角落……难以想象曾经八成为土路,各乡镇之间为“断头路”的吉州公路有了今天如此动人的成果。 交通基础建设强力推进 吉州原有农村公路80%为土路,晴通雨不通,而且乡镇之间都是“断头路”,各乡镇村民往来都要绕道城区,使原本只需几十分钟的路程却要花上一两个小时,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改变全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吉州区把发展交通摆在突出位置,区、乡两级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举全区之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吉州区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治本之策,全力构建通乡、通村公路交通网,农村公路(含桥梁)以及站场建设共完成投资约1.1亿元。截至2010年,全区硬化农村公路达470公里,100%的行政村通了油(水泥)路,52%的自然村进出道路得到了硬化,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吉州区新(改)建大、中、小公路桥梁共24座。总投资约1150万元的曲濑至敦厚大桥,通车后更使天堑变通途,近20万村民受益,使两岸村民彻底告别摆渡的历史。同时,吉州区倾力对农村公路危桥进行改造,按照政府出资三分之二,乡、村出资三分之一的筹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五年来,已完成对长塘荷洁桥、上坑村桥、兴桥良源桥、曲濑黄洲桥、万硕桥等一批危桥的改造。 一条条公路,似巨龙飞舞在乡间;一座座桥梁,如彩虹横跨于河川沟壑。“十一五”,吉州交通建设以“矫健”的身姿,快速构建半小时经济圈,农村公路不仅成了“快捷之路”,更成了“致富之路”、“信息之路”。 公路建、管、养协调发展 “三分在建,七分在养”,吉州区在全力构建交通网络的同时,加强路政管理,切实做好对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十一五”期间,吉州区在农村公路养护中按照“经常化、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要求,探索并建立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机械配备、制度建立、资金保障、考核评定验收等一系列“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对重点养护公路逐路段划定养路工管养,明确管养范围,建立档案,设立责任牌,明确任务目标管养责任,加强对所有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和具体管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按照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在西四乡各乡确定2条10公里,在禾埠乡、白塘街道各确定2条5公里,总计50公里,按照重点养护考核路段的标准进行养护。为养护好公路,吉州加大了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共购入进口割草机8台、2辆养护工程车、筹措60余万元修建道班房,有效地提高了管养效果,确保重点养护路段的路肩、边坡等防护工程美观整齐,路基平整坚实。 全力推进绿化生态公路建设。吉州注重加快推进公路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全区重点养护农村公路造林绿化三年任务在一年内全部完成,目前所有路段均已栽树。 坦途引领农民致富奔小康 交通便利了,一片片“未开垦的土地”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热土。盘旋在绿水青山中的农村公路,变成一条条致富路,踏着这些路,农民兄弟奔向小康。在修路的同时,吉州区因势利导,规划兴建了一批批蔬菜、果业、养殖基地。曲濑至敦厚大桥的建设、赣粤高速公路曲濑桥附桥、梅塘大桥的通车,加快了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产品流通。全区农村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城镇建设也因交通业的发达而快速发展,全区139个自然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熙可携农农业发展(江西)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致力于水果和蔬菜种植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在落户吉州区之初,看重的就是以西四乡联网公路为建设示范园基地、发展柑橘种植的无限潜力,投资2000万美元建立500亩种苗繁殖基地,并沿着西四乡联网公路逐步推进,分期建成一个3万亩高标准柑橘种植基地,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致富,更有力推动着吉州农业向规模化发展。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安论坛 ( 赣ICP备2021010355号|赣公网安备36082102000120号 )值班电话:13410000095 站点地图
GMT+8, 2024-11-21 22:42 , Processed in 0.069190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