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蛋糕”甜滋滋 ——我市提升百姓幸福感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蒋阿平 “这几年,吉安发展得好,生产总值多少、财政收入多少我们不清楚,但感受深刻的是,我们的生活更幸福了。”群众朴实的话语中透着自豪和欣慰。 做大“民生蛋糕”,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吉安始终坚持的追求。生产总值上台阶,财政总收入有新突破,提速发展中的吉安更加注重民生,也更有能力关注民生。 2010年,全市用于民生事业的一般预算支出超过84亿元,积极解决住房、卫生、社会保障等事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省政府下达的93项民生指标全面或超额完成。 “安居梦”成美丽现实 绿意盎然的市中心城区滨江公园里,周大妈一边舒展筋骨一边说,女儿在沿海城市工作多年,多次打电话要她搬去一起住,她却一直没舍得走,她说,在这安居比外面强多了。 安居,是广大市民一个共同的梦想。 花园式的小区,9栋28至32层的电梯房,还有幼儿园、花园广场、菜市场等完善的配套设施。谁能想到这里在规划之前是又脏又破的宝华楼棚户区? 我市大力推进以“五位一体”旧城改造和“两租两改”(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居者有其屋”的梦想逐步变成现实。 樟脑厂棚改项目拆迁户刘仁青,按照市政府相关规定,就地选了一套三室两厅、面积93.5平方米的安置房,他高兴地说:“我家原来的房子才53个平方,现在选的房比原来的将近大了一倍。” 2010年,全市5524套廉租住房建设任务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建设投资2.3亿元;经济适用房建设6.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706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20%;完成棚户区改造113万平方米,全面完成8554套廉租住房、1162套经济适用房和600套公共租赁房建设任务。 宜居大环境,是实现安居梦想的美丽提升。 漫步吉安大街小巷,处处路面宽敞整洁,盏盏路灯高挑整齐,花坛绿地生机勃勃。老城区改造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也饱含着广大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热切期盼。市中心城区共投入资金461万元,硬化小街小巷和老住宅小区路面56条(处),硬化路面2.57万平方米,改造下水道2860米,对130条小街小巷进行路灯安装共计685盏,维修改造化粪池78个。 喜人变化远不止这些。我市加快完成城南新区、滨江新区、“五纵八横”道路体系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同时进一步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打造精品园林城市品牌,努力把吉安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 庐陵文化生态公园里,高大的泰山石气势非凡,棵棵名木古树参天,片片茶花争相吐艳,波光粼粼的千亩湖面美不胜收,还有彩色的凉亭、倒映水中的石拱桥、飞翔的白鹭……谁还看得出,这里原来只是一片荒凉的水草地? 今天的吉安城更像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处处绿树吐嫩,百花争艳。2010年,全市实施城建重点项目415个,完成投资228.13亿元,市中心公园暨人民广场、吉安县天祥公园、井开区梨山公园、中心城区文化艺术中心及城市主次干道等一批基础性、功能性、民生性、生态性城建项目竞相开工建设。 乡镇、农村环境“齐步走”。在乡镇规范化建设基础上,新一轮示范镇建设全面展开,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40.85%,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25.7平方公里;累计投入1.4亿元,833个村完成“三清六改”;农村改渡建桥22座,改造县乡公路300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1339公里。 “生活忧”有社会保障 “没有政府和社会上这么多好心人的关心帮助,我根本活不到今天!”峡江县仁和镇官田村的陈万生感激不已。他自幼残疾,生活条件恶劣,是“社会救助工程”让他受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不仅盖起了小洋楼,还办了城镇低保,生活充满了信心。 物价上涨,困难群众的生活如何保障?我市一个个举措至细至实,将温暖洒向各个角落。 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扎实解决低保户的生活困难。市民政部门按照民生工程任务目标,早部署、早落实,所有指标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6万户、9.7万人,中心城区的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320元,人均月补差200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7.48万户、16.08万人,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30元,人均月补差90元;各县(市、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245元。 促进就业,是帮助低收入家庭早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按照“落实政策促进就业、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公共服务帮扶就业”的工作思路,全市认真落实“五缓四降三补贴”政策,加大困难人员就业扶持力度。201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57万人,完成年任务的301.5%;帮助10226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发放小额贷款4.54亿元,完成年任务的187.5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6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18元。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简单的顺口溜,道出了广大群众对看病的极大忧虑。基本医疗保险的大力实施,就是为了解除广大群众的后顾之忧。 我市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2010年底,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到109.8万人,完成任务数的102.9%;城镇中小学校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率达90%,完成任务数的10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5.45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08.8%;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69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24.59%;残疾人康复1.6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12%;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3%以上。 “多亏新农合的政策好,我们农民也能看得起病了。”新干县城上乡城上村的李勤学被查出患有胃癌,治疗花费2万余元,新农合医疗补偿1万余元,大大减轻了他的就医负担,“要是没有新农合,像我这样的病根本不敢去治。”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读得起书,我市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落实了56.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资助各类贫困学生8.8万名。 “养老愁”变快乐养老 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6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9%,并且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着眼老龄产业的需求,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实施意见》,有效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全面落实了《吉安市老年人优待办法》,90岁至100岁、100岁以上老人每月100元、200元的高龄补贴全部发放到位。 在市中心城区22个社区全面启动爱心扶老护老工程,采取“1+2+5”(1名民政干部带2名社区干部和5名志愿者)的模式,上门入户为社区空巢、独居、特困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出台了由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服务,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中来。 “只要有需要就有人上门服务,这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真不错。”集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多项贴心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出后,吉州区马铺前社区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过上了快乐养老的好日子。这是市民政局充分整合资源,引入市场理念,与10多家家政、医药、餐饮等服务公司合作的结果。老人们高兴地称之为“没围墙的养老院”。 有围墙的养老院,关系着特殊群体、五保对象的养老问题。我市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全力以赴推进“三院”(福利院、光荣院、敬老院)建设。 加大投入,突破硬件不硬的瓶颈。近五年来,全市共筹集资金3.2亿元,新建、改建、扩建“三院”226所。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市共建有公办和民办社会福利机构240所,占地面积9661亩,建筑总面积52.6万平方米,床位总数2万余张。 院内绿化清新怡人,硬化的路面干净整洁,新建的老人公寓宽敞明亮,床上垫着新被褥、电热毯,卫生间里水冲式厕所方便卫生……“三院”条件好了,原来不肯入院的老人们如今个个想着去。 目前,孤老优抚对象集中供养率达81%,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人数由五年前的0.6万人增加到1.57万人,集中供养率由29.1%上升到80%。万安县枧头光荣院等4所光荣院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文明光荣院”,青原区东固院等16所光荣院被省民政厅评为一等院。 加强管理,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我市为每位五保对象办理医疗救助卡,院内设立医务室,确保院民“小病不出院,大病有钱医”。听取老人意见,做到饭菜有软有硬,变换口味,使老人吃得开心、吃得满意。建立志愿者帮扶队伍,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坚持开展节日走访和送温暖活动,发动社会团体利用节假日与老人联谊,寓教于乐,并为双方愿意的老人牵线联姻。 同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庭院劳动。目前,全市敬老院年均收入3.5万元以上,实现粮食自给有余,园中瓜果满垄,塘里鱼鸭戏水,栏中猪肥牛壮。 “吃穿不愁,生活无忧,我们老人聚在一起吹拉弹唱,有说有笑,日子别提多快活了。”和煦的阳光下,吉水县八都镇敬老院的老人们脸上笑开了花。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安论坛 ( 赣ICP备2021010355号|赣公网安备36082102000120号 )值班电话:13410000095 站点地图
GMT+8, 2024-11-23 17:49 , Processed in 0.0602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