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纯补鞋,到如今的修拉链、修伞,这些修补活对辛阿姨来说早已驾轻就熟。巫龙摄 修鞋,曾是极具生活情怀的行当之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老行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消失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之中。在江西省万载县的街头,鲜有几个修补摊位。 摊位上,手摇补鞋机、铁脚撑、钳子、小铁锤、铁钉等工具尽显岁月斑驳。今年63岁的辛阿姨是这里的修补匠,从事这一行当整整38年。 从最初的纯补鞋,到如今的补鞋、修拉链、修伞、擦鞋,这些修补活对辛阿姨来说早已驾轻就熟。 以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于衣食住行的需求不断更迭。对于损坏的鞋子、伞具等生活用品,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买新的,很少有人会特意找个修补铺修补。于是这个曾经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社会角色,如今渐渐退出大众视野。 辛阿姨告诉本网,从事修补工作的三十多个年头中,修补工具日渐丰富、修补同行愈发变少、修补场所一变再变。从一开始城区热闹的南门街头、到人们进进出出的菜场门口、再到现在的政府部门统一规划的小棚,从城市的中心到城市的边缘,变的不仅是修补场地,更是这项手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简易的小棚中,有活时,大家修修补补,空闲时,一起唠嗑解闷。不去计较今天生意是很红火还是很冷清,只为给大家提供一个方便。修补对大家来说是工作,也不仅仅是工作。 辛阿姨每天七八点出摊、傍晚五六点收摊,风雨无阻。当问及到辛阿姨要干到什么时候时,她这样说:“只要我还干得动,就想一直干下去。”修补,对于她来说也早已不是谋生的手段,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舍弃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 时代的发展,这些老行当,逐渐消失在了生活中。“只愿这些老手艺得到的关注多一些、消失少一些、慢一点。”拿着手中的钳子辛阿姨无奈地说道。 坐在巷口或角落,他们默默地守候着这门传统手艺,传承着老一辈执着的信念,仍然为街坊邻居们提供着修补的便利。(毛思远、黄金文)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安论坛 ( 赣ICP备2021010355号|赣公网安备36082102000120号 )值班电话:13410000095 站点地图
GMT+8, 2024-12-22 00:42 , Processed in 0.0556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