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下发通知,明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试点工作已经展开,征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启动教育改革试点的申请。《规划纲要》经过一年零九个月的研究制定,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改革试点重要内容中首次明确,发展学前教育是政府职责。中山大学教授冯增俊认为,先行试点有其必要性,但要防止开始轰轰烈烈,最后却不了了之。 教改重点内容解析1 教育支出:2012年占GDP4% 最为教育界人士关注的话题,即增加教育投入的议题,在此次《规划纲要》文本中进一步得以确认。国家将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 1993年《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制订后,即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4%,但在时隔《纲要》所确定的最后期限(上世纪末)10年后,这一规定仍未达到。有专家认为,这一目标的达成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项艰巨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4%的目标能否实现并不是关键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共教育经费的流向。比如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生均经费一般在人均GDP的30%~60%之间;而中国的这一指标在2000年一度高达200%,虽然此后有所下降,但2007年仍高达84%。这说明中国花了相对较多的钱来办高等教育。 教改重点内容解析2 去行政化:大学应有办学自主权 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大学说,大学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撰文认为,温总理与大学生的谈话,既触及大学改革实质,又涉及大学改革的路径,非常重要。“我国大学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大学拥有办学自主权,让大学教师有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空间。” 《规划纲要》认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改重点内容解析3 流动人口子女: 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试点重点内容中包括“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引发外界关注。媒体报道,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承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加高考问题,涉及高考制度、户籍制度,加之各地上大学机会差异较大,“相当复杂”。此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也表示,这一办法会选择二线城市先试点,因为二线城市随迁子女流入规模较少。 冯增俊认为,现行政策中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费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国家承担不多。他举例说,在广东,珠三角和粤北地区的投入水平差别很大,更不要说广东与其他欠发达省份相比。“这种不公平,是体制上决定的。”冯增俊认为,可以尝试不管学生在哪里登记学籍,都可享受国家财政,差额部分地方政府给予补贴。“最重要的是改变国家政策。”冯增俊说。 教改重点内容解析4 学前教育:2012年初步实现均衡 在《规划纲要》中,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首次单列为一章。其指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而在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首次明确试点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职责。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规划纲要》重要主持人曾天山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成果大部分被城市所占有,长期以来,农村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低于城市,前几年才刚刚拉平,已成为新闻。但从入学率来看,农村与城市相比差距仍很大。从数据看,200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74.0%,普及率偏低的原因就是幼儿园太少,特别是很多农村地区没有幼儿园。 根据《规划纲要》(意见稿),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要达到95%。曾天山说,从测算来看,实现这一目标难度不小。即使是2012年初步实现均衡,2020年基本实现均衡的目标,也是在区域内求取均衡,而不是大面积均衡。 点睛之笔:以人为本而不是把人当工具 育人为本,教育应致力于培养人。《规划纲要》重要主持人曾天山认为,教育以人为本,而不是把人当工具,这是点睛之笔,也是教育最根本的要求,即要求办好每一个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再是抓大放小或抓小放大。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安论坛 ( 赣ICP备2021010355号|赣公网安备36082102000120号 )值班电话:13410000095 站点地图
GMT+8, 2024-11-24 11:05 , Processed in 0.0507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