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安全家居、绿色家园”2010年省会市民家居空气质量安全调查大型公益活动检测结束。经检测,省会58个居住小区内的100个新装修居民家庭中,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的仅有16家,甲醛超标一倍以上的竟有1/5。有关人士提醒大家室内空气污染成健康杀手,家庭装修应有安全意识。 89%的家庭甲醛超标 “本次调查及检测活动覆盖了石家庄市桥西区、桥东区、长安区、新华区、裕华区、开发区6个行政区,58个居住小区。”省质监局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环境质量检验部部长秦丽对记者说,中心于八月九月在石家庄市开展了省会室内空气质量调查“百家室内空气质量免费检测”公益活动,在500名报名的业主中随机抽取100户,进行了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检测的项目为室内空气中甲醛和苯的含量。 “本次调查活动的采样和检测等相关工作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秦丽说,经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的16家,合格率仅为16%。本次调查中的检测数据结果表明,家居室内空气甲醛超标的75家,占总不合格家庭的89%;其中超标一倍以上的23家,占甲醛不合格家庭的31%;苯超标的39家,占总不合格家庭的46%,其中超标一倍以上的2家,占苯不合格家庭的5%。由此可见,家装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甲醛污染尤为突出。 甲醛超标危害免疫系统 “一些业主缺乏家装安全知识,对家装空气污染及危害认识不足。”秦丽介绍,参加本次活动的100户家庭中,不少业主装修后未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就已入住,根本不知道家居室内空气质量是否达标,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其中有些家庭成员身体已产生不适反应。如下班后进入门窗封闭的家中,有刺鼻、刺眼的感觉;在房间中停留半小时后,明显感到头晕、恶心,还有的出现皮肤过敏现象。但是业主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症状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 “室内空气污染以甲醛污染和苯污染最为突出。”秦丽说,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装修中使用的人造板材。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0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0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0mg/m3时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气体,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剩以及视力障碍,且能抑制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浓度较高时,对黏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产生毒害。 苯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装修中使用的胶、木器涂料(油漆)等。一般认为苯毒性的产生是通过代谢产物所致,也就是说苯须先通过代谢才能对生命体产生危害。苯可以在肝脏和骨髓中进行代谢,而骨髓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成部位,故苯进入体后可在造血组织本身形成具有血液毒性的代谢产物。长期接触苯可引起骨髓与遗传损害,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发生白血病。 室内空气污染有五大主因 秦丽分析,家庭装修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达标的装饰材料依然在市场上存在。如果家装使用的各种人造板、复合木地板、胶、油漆等产品中甲醛或苯超标,势必会持续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 二、部分业主贪图便宜,选择价廉质次的装修材料。我国对大部分装饰材料的生产是实施生产许可证或3C认证管理的。采购有生产许可证标识或3C认证标识的装饰材料,质量必然就有保证。但如果贪图便宜购买无证或假冒装饰材料进行家装,家居室内空气的污染在所难免。 三、“马路装修队”承揽的家装工程质量难以保证。使用无证、无照、无装修工程质量保证能力的“马路装修队”承担装修工程,会损害家装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压价、低成本的无序竞争,而最终损害的还是业主的利益和健康。 四、部分有资质的装修公司在材料质量把关上不到位,使用廉价低质材料。 五、装饰装修材料使用不合理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的污染源来自于多种装修材料,即便装修材料本身污染物限量达标,装修材料的过量使用也难保证装修后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秦丽提醒大家,为避免室内空气污染,装修后住人之前一定要请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空气质量达标后再入住;选择性能合格、“污染物限量”达标的装饰装修材料;选择正规装饰装修公司,并签订正式的装饰装修合同;室内多通风换气,养植一些绿色花卉,是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有效方法,如绿色花卉吊兰、芦荟、非洲菊等也可达到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安论坛 ( 赣ICP备2021010355号|赣公网安备36082102000120号 )值班电话:13410000095 站点地图
GMT+8, 2024-11-23 01:04 , Processed in 0.0473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