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今天沉甸甸的果实,追忆泰和发展的心路历程,站在原点看今天,深切感受到了泰和党政班子超前谋划,在资源弱势面前,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立足县情,谋划布局,踏实干好“发展小企业、做大小个私、小投资拉动”等“小芝麻”活,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崛起之路。 小企业做大财政 “蛋糕”没有大企业也要干大事业。早在上世纪末期,泰和就形成了发展工业兴建园区办企业的共识,县里选择当时县城北郊的文田镇,在这里连片万亩的红壤丘陵地上摆开了战场。征地、规划、平地、通水、通电、通路。 共识变为共为,泰和人干字为先。几年的打拼,沉睡的荒山荒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纵横交错的园区道路,鳞次栉比的漂亮厂房,形成了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芝麻效应,这里注定要承载泰和工业起飞的平台、县财政的“聚宝盆”。 建园之初,县里承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有的说,泰和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搞工业没出路;有的说,这是在搞圈地运动…… 2001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依托园区办工业的重大战略决策,笼罩泰和争论的阴云消散了。底气更足的泰和领导层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了。 2007年4月30日,泰和县明确了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城乡提升、和谐平安”四大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并把工业立县置于首位优先发展。 方向凝聚力量。全县上下形成了集中精力抓工业经济、集中资源服务工业项目、集中力量推动工业发展的态势。一批批客商纷至沓来,一个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3亿元的合力泰电子工业园建设拉开帷幕、泰和县温岭产业园开园、投资总额10.8亿元的泰和金一泰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项目签约…… 十年磨一剑。历经了10多年的发展,工业园内引进、落户中小企业200多家,园区年实现税收逾4亿元,演绎了小企业也能做大财政“蛋糕”的传奇。 小个体挺直经济“脊梁” 壮大个私经济是泰和弥补资源不足、改变颓势的又一力作。 泰和自古就是交通要塞,目前又集铁路、国道、高速、机场、航道于一身。泰和充分利用这些区位优势扶持发展个私经济。 1994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举全县之力发展个私经济的决定后,充当国民经济补充角色的民营经济,犹如一夜春风来,当时泰和的个体户,不管是县城圩镇还是村头村尾,大小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县工商局数据显示:1992年全县只有私营企业5家,到1996年达到350多家;个私经济纳税2200多万元,是1992年的4倍。 在个私经济呈“星火燎原”的态势下,泰和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县里鼓励民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通过参股、租赁、兼并等形式,做大做强民营经济。 1998年5月,泰和个私业主王佑任收购泰和水泥厂,打了个“翻身仗”,第二年水泥产量就达1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700多万元,上交税金580万元。通过10多年的发展,企业已今非昔比。水泥年产量突破了200万吨,纳税额最高的年份达5000万元。 承前启后,(下转第三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安论坛 ( 赣ICP备2021010355号|赣公网安备36082102000120号 )值班电话:13410000095 站点地图
GMT+8, 2024-11-24 04:57 , Processed in 0.0479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