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干县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在“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的基础上,积极强化“招商、护商”理念,大力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创造了优良的创业环境,全县服务创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大造声势,营造浓厚的服务创业氛围
在年初的省、市机关效能年活动总结表彰暨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后,新干县委、县政府迅速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县创业服务年动员大会,下发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会后,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研究部署本单位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具体措施。 为营造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该县先后在县报和县有线电视台开辟“深化效能建设、服务全民创业”专栏,定期对创业服务年活动进行动态宣传;在县报头版头条开辟专栏,对在活动开展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单位取得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进行集中宣传推介……通过宣传造势,在全县掀起了服务创业的新高潮,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局面。
破解难题,全面提升服务创业行政效能
发展为了一切,一切为了发展。该县围绕破解难题,积极深入开展重点产业和项目督查,推进行政效能建设,为创业活动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和支撑力。 该县始终坚持把强化督查作为产业大发展、项目大建设的主要举措。根据发展实际,该县确定了46个重点产业和项目,每个产业项目由1名以上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实行“一个产业(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今年,又进一步完善了重点产业及项目发展督查工作意见,保持了产业项目督查的强势。为促进重点产业有序推进,该县按照“一个项目一套考核机制”的要求,建立了重点产业项目“两月一现场督查”定期督查制度。同时,坚持将开展督查与搞好服务相结合,切实为重点产业项目发展搞好服务。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定期督查,累计发现重点产业项目发展中的难题12个,收集到相关意见建议19条,共为重点产业项目协调解决困难8个。 该县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机关效能建设。今年,该县全力构建了市县两级联网的政务公开、电子政务、网上审批与电子督查四位一体的电子平台建设,有效约束审批权利,杜绝了暗箱操作。该县全面落实机关效能“三项制度”“四条禁令”,着力改进机关作风,规范服务创业行为,严肃查处了一批影响和破坏创业发展坏境的行为。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效能督查32次,受理投诉64件,效能处理违规人员6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39人);经济处罚2.96万元;通报批评单位25人28次,有效促进了机关作风的持续好转。
紧贴中心,切实扫除服务创业发展障碍
为切实优化创业发展环境,减少创业者的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该县想方设法真心为创业者服务,努力扫除创业发展障碍。 今年以来,该县创新了园区企业“一对一”创业服务结对帮扶责任制度。同时,要求各部门开设企业联系邮箱,开通“企业跟踪服务”热线,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县效能办每季对各单位开展帮扶情况进行一次集中督查,督查结果向社会通报,对帮扶不力的视情节轻重予以效能处理。1—10月,全县累计走访企业1200余家次,开展帮扶企业活动300余次,为30余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9000余万元;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500余个,为企业培训人员3000余人。及时周到的帮扶,提高了创业吸引力,为大量项目、资金的引进创造了条件。年初以来,金鼎医药化工共色、浙江天台天辉塑胶公司、浙江宁波起亚部件公司、珠海明宏集团、江苏天地龙集团等大中型企业纷纷与该县签订合作意向。9月29日,广东闽清商会又与该县成功签约,并将在该县投资30亿元建设新干闽清工业园,为新干的经济发展史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优化投资环境,打造服务品牌。据了解,该县前三季度的财政收入与同期相比增长了50%;各类行政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达到100%,服务对象满意率为99.8%;新建创业孵化基地3个,创业示范街1条,入驻企业83户、商户142家;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222户,私营企业134家;1—10月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98亿元、工业增加值2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2%和27.8%。 刘海根、罗小群/文 |